ELISA(免疫酶聯吸附實驗)是免疫學基礎實驗之一,大部分生命科學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對其都不陌生。因為其特異性強,靈敏度高,可精確定量的特性,在基礎科研和臨床診斷中,ELISA技術都應用廣泛,相信很多關注我們的小伙伴也都做過ELISA。 ELISA實驗步驟少,流程短,購買的即用型試劑盒也都有指導性很強的操作說明書,單次實驗3-6小時即可得到結果,實驗小白也可以很快的上手。但是,各位同學可不要輕視哦,ELISA和WB、IHC等基礎免疫實驗一樣,都是易學難精,上手容易,但想要得到穩定的結果,還是要花一點心思的。這里匯總了一些做ELISA的客戶咨詢我們的問題,把其中有代表性的集中做成了FAQ,大家快看看這其中有沒有困擾你ELISA實驗的問題吧!
1:ELISA可以檢測胞內蛋白么? 可以的,大部分ELISA指標均為炎癥因子、趨化因子等分泌類型蛋白,支持的樣本類型也多為血清、血漿、細胞培養上清等液體樣本。如需檢測胞內蛋白,首先需要確認待測指標是否在胞內表達,然后選用支持組織勻漿樣本的ELISA試劑盒即可,將組織樣品或細胞樣品進行裂解,提取胞內蛋白后進行蛋白定量,保證每孔上樣總蛋白量一致即可。
2:ELISA可以測DNA的表觀么?不可以,ELISA是利用免疫學原理,定量檢測蛋白質表達的技術。測DNA表觀遺傳學,主要是檢測DNA甲基化,可以選用ChIP技術。
3:夾心法ELISA實驗中的捕獲抗體和檢測抗體是同一個抗體么?不是的,在雙抗夾心法ELISA實驗中,會同時用到捕獲抗體和檢測抗體,這兩個抗體是針對同一抗原蛋白的不同抗原位點的兩種抗體,這樣才可以同時結合抗原分子。這也是雙抗夾心法ELISA不適用與小分子抗原和半抗原等待測指標的原因。
4:試劑盒里面有捕獲抗體么?即用型ELISA試劑盒中,捕獲抗體已經預包被至試劑盒中的ELISA板上,沒有單獨的捕獲抗體提供,直接使用ELISA板孵育稀釋后的樣本及標準品即可。非即用型的ELISA試劑盒會有捕獲抗體提供,需按照說明書推薦的工作濃度,用稀釋液稀釋后自行包被。
5:捕獲抗體如何包被在96孔板上?如果選用的是生物即用型ELISA試劑盒,無需進行抗體包被,因為試劑盒中的檢測抗體已經事先包被在檢測板中;如果是非即用型的ELISA試劑盒,需要自己在實驗前提前進行抗體包被,簡要步驟入下:首先,要選擇ELIS*別的板子,材質應為聚苯乙烯;然后用抗體包被液將捕獲抗體稀釋(pH9.6的碳酸鹽緩沖液或pH7.2的PBS或pH7-8的Tris-HCl)成工作濃度,再每孔加100 μl(96孔板加樣量)稀釋后的捕獲抗體,室溫或4℃過夜包被,然后進行洗板和封閉之后再次洗板即可使用,如需長期保存,則需要真空凍干后保存。
6:ELISA實驗中,酶標抗體是什么抗體?識別的目標又是什么?這個問題需要具體分析,在直接法ELISA中,酶標抗體直接識別抗原,即可檢測,但缺少二抗放大,且靈敏性不高。在間接法ELISA中,酶標抗體作為二抗,識別檢測抗體。而在目前應用*的雙抗夾心法ELISA中,酶標抗體識別的也是檢測抗體,對檢測抗體進行識別和酶標記。
7:試劑盒有推薦樣本稀釋濃度還需要自己測嗎?生物試劑盒一般會給出不同樣品類型的的推薦稀釋比例,但是為大致范圍,最好還是根據自己的樣本情況,設計預實驗測量計算。尤其是待測蛋白為炎癥因子時,因為在不同組別樣本間差異巨大,更是需要預實驗檢測后稀釋。
8:做實驗前怎么知道待測血清中炎癥因子的范圍呢?多大是高多小是低?需要根據文獻推測,一般在健康人樣本中,炎癥因子表達很低,接近ELISA檢測下限,樣品無需稀釋或1:1稀釋即可,如已知為炎癥疾病或造模樣本,可參考文獻,在預實驗中設置1:10-100(或更高)的稀釋比例,預實驗檢測后確定最佳濃度進行正式實驗。
9:ELISA實驗中,檢測計算抗原的濃度,臨界值怎么確定?根據曲線測定的濃度,建議落在標準曲線的中間位置較好,極限最好不要超過標準曲線的上下限,如果超出較多,會影響計算結果準確性,建議調整稀釋比例。
10:配好的抗體沒用完如何保存,可保存多久?預實驗用了一個試劑盒里面的部分板子和試劑,剩下的板子和試劑還能繼續用于正式實驗嗎? 針對艾迪抗的ELISA試劑盒來講,在說明書中有各組分拆開后的保質期,配好的母液和拆封的板子,可以在四度保存,保質期為一個月左右。剩下的板子和試劑在保質期內是可以繼續用于正式實驗的,為保證實驗質量,還是建議間隔時間不要太長,一周之內更好,需注意試劑避免污染,板子保持干燥。
11:in vivo實驗周期長,不太好做預實驗,對ELISA結果會有影響么?怎么辦?如果您實驗室之前建立的in vivo實驗protocol經過驗證,可以保證有效性,那么,可以不用再進行相關的預實驗;并且,如果實驗周期較長,樣本獲取不易,同時又需要檢測較多指標,建議將樣品分裝凍存,避免反復凍融。ELISA實驗還是建議進行一下預實驗,摸清楚樣本的最佳稀釋比例,取得更好的實驗結果。
12:檢測樣本是細胞培養上清,那么細胞數目對炎癥因子的濃度有影響嗎?有影響,所以不同樣本可以比較的前提條件是培養細胞數水平接近一致。因不同處理,可能會導致細胞生產狀態不同,要保證在鋪板時接種細胞數量水平一致。
13:打開試劑盒,發現wash buffer析出結晶,對實驗結果有影響么?怎么辦? wash buffer為高濃度鹽溶液,在低溫保存條件下,有可能出現結晶析出,為正?,F象,可以放在37℃或55℃烘箱中,析出的結晶會溶解,溶解后可正常使用。不可以在結晶存在的情況下配置wash buffer。
14:一般ELISA試劑盒顯色液是雙組份的,有些其他品牌的是單組分的,使用單組分的有影響么? HRP酶標二抗的ELISA試劑盒,顯色底物一般為TMB,TMB不穩定,曝光或污染氧化后會出現顯色反應,導致實驗背景升高,或無法使用,一般試劑盒將顯色液調整為雙組份,方便穩定保存,僅在使用前混合,避免了TMB的不穩定影響實驗結果。如您選用的試劑盒為單組分顯色液,在使用前檢測是否為無色透明,如果是正常的,對結果也沒有影響,可以放心使用。
15:同一樣品多次ELISA檢測,測試結果差異大怎么解決?應考慮的問題包括:樣本保存不當,會導致多次實驗結果偏差較大,樣本應盡量減少反復凍融,如需多次檢測,需在取樣后分裝保存;樣品凍融之后未混勻,應混勻后再上樣;加樣不準確,微量樣品加樣時要注意移液器槍頭不要有殘留
16:副孔差別比較大,是沒洗干凈嗎?復孔值差異較大,主要原因應考慮加樣是否準確,洗板過程中是否有殘留以及是否有交叉污染。加樣應注意移液器量程,以及槍頭殘留問題;洗板過程應注意不要有殘留液體,需要進行拍干操作;孵育過程要更換封板膜,拍干過程要換吸水紙,避免交叉污染。
17:加完終止液之后測的幾次數據差別也蠻大,是什么原因?加完終止液后,顯色反應也不是永遠停止,形成的黃色顏色會隨著時間延長繼續加深,建議在15 min內讀數。
18:整個過程需要避光嗎?避光需要避到什么程度呢?ELISA實驗中,在酶標抗體孵育,以及顯色底物孵育這兩步建議避光,其他步驟無需避光。避光可采用錫紙包裹,或將整個ELISA板子放入暗盒或抽屜等無光處即可。
19:封板膜什么時候用?每次加液后都要換嗎?封板膜在孵育樣品、檢測抗體以及HRP酶標抗體時,都要蓋好封板膜,減少揮發及污染幾率。每次使用后要更換新的封板膜。
20:ELISA實驗中的洗板步驟如果沒有洗板機,需要如何操作?生物實驗室ELISA實驗做的較多,還是建議使用洗板機洗板,效果更好,也更方便控制。如果沒有洗板機,在洗板過程中,需要注意洗板液添加后不要從孔中溢出,在加洗板液后,靜置1-2min,甩干液體后,在吸水紙上大力拍干;重復三次。
21:手動洗板過程中,拍過抗體或抗原的濾紙需要扔嗎?是需要更換的,防止造成交叉污染,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。
22:ELISA實驗中,檢測計算抗原的濃度,臨界值怎么確定?根據曲線測定的濃度,建議落在標準曲線的中間位置較好,極限最好不要超過標準曲線的上下限,如果超出較多,會影響計算結果準確性,建議調整稀釋比例。
23:ELISA實驗中,檢測計算抗原的濃度,臨界值怎么確定?根據曲線測定的濃度,建議落在標準曲線的中間位置較好,極限最好不要超過標準曲線的上下限,如果超出較多,會影響計算結果準確性,建議調整稀釋比例。
24:測得的值都低于標準曲線的低值,是什么原因,應該怎么解決? 這種情況需要設置實驗對照組來排查,建議在實驗組別設置中添加陽性對照孔,用明確表達的樣品作為陽性對照,如果標準曲線及陽性樣品均可測得正常的表達濃度,則表明實驗成功,檢查其他待測樣品是否稀釋倍數過高,可以降低稀釋比,直至直接加樣本原液,如還檢測不出,則表明該指標在其余待測樣品表達含量低于檢測下限,按照0計算即可。這種情況尤其對于炎癥因子較為常見,在健康樣本中,表達含量極低。
25:標準曲線在推薦的濃度下,r2值為0.9,做了多次都是這樣,怎么辦?這種情況首先要仔細核對產品說明書,看是否用了推薦的擬合方法,一般的ELISA試劑盒,需要使用四參數擬合方式進行擬合,用錯擬合方式,會導致r2值較低;如擬合方式無誤,需檢查是否有個別標曲孔數值異常,排查實驗過程中是否出現污染或標準品倍比稀釋時出現失誤,導致加樣不準。
26:樣本總是在標準曲線之外,稀釋100倍也是,怎么辦?在設置稀釋倍數之前,需要參考相關文獻,對于一些表達*的蛋白,確實會出現這種情況,之前接到過的案例,樣品需要稀釋10000倍,目的蛋白才落在檢測區間內。建議繼續提高稀釋比例。
27:最后顯示的OD值在多少之間屬于可用值,有要求嗎? 有的,建議標準曲線最高濃度點的OD值在2.0左右較好,也可參考說明書標曲的數據。